對紡織品的可燃性表征,可用極限氧指數(shù)(LOI)表示,即維持已燃材料繼續(xù)燃燒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體積的百分率。按極限氧指數(shù)(LOI)將紡織原料分為4類:不燃(LOI>35%)紡織品,如多數(shù)金屬纖維、碳纖維、石棉、硼纖維、玻璃纖維、PBO纖維、PBI(聚苯并咪唑)纖維、聚酰亞胺纖維等;難燃(LOI=26~34%)紡織品,如芳綸、氟綸、氯綸、改性腈綸、改性滌綸、改性丙綸、改性維綸、改性粘膠、PPS(聚苯硫醚)、海藻纖維等;可燃(LOI>26%<34%)紡織品,如滌綸、錦綸、維綸、羊毛、蠶絲、醋酯纖維等;易燃(LOI<20)紡織品,如丙綸、腈綸、棉、麻、粘膠纖維、竹漿纖維、大豆蛋白纖維、牛奶蛋白纖維等。不燃纖維雖然阻燃效果好,但多數(shù)不適宜穿著或家用,而多數(shù)人們常用的天然或化學(xué)纖維都是可燃或易燃的,只有對這類紡織品進行改性或后整理才能提高他們的阻燃性能,也就是將具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劑通過各種途徑加入到紡織品中才能達到阻燃效果。
纖維阻燃的途徑是阻止或減少纖維熱分解,隔絕或稀釋氧氣,快速降溫使用其終止燃燒。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一般是將有阻燃功能的阻燃劑通過聚合物聚合、共混、共聚、復(fù)合紡絲、接技改性等加入到化纖中去或用后整理方法將阻燃劑涂層在纖維表面或滲入纖維內(nèi)部。在實際應(yīng)用中,往往采用多種阻燃劑,以兩種以上方式協(xié)同效應(yīng)達到阻燃效果。